真空上料机依赖负压吸附原理实现粉体、颗粒等物料的自动化输送,其过滤器(通常为滤芯或滤袋)的堵塞会直接导致系统吸力下降、输送效率降低,甚至引发电机过载等故障。通过识别真空上料机中过滤器堵塞的早期预警信号,可实现对真空上料机性能下降的及时诊断,避免故障扩大。
一、基于真空系统参数的预警信号
真空度是反映上料机核心性能的关键指标,过滤器堵塞会导致系统气流阻力增大,相关参数的异常变化可作为早期预警:
真空度下降速率异常:正常工况下,系统达到设定真空度(如-0.04~-0.08MPa)的时间稳定,且输送过程中真空度波动较小。若过滤器开始堵塞,气流通过滤材的阻力增加,相同时间内真空度上升缓慢,或达到设定值后快速下降(泄漏量不变时,有效吸力不足),尤其在输送量稳定的情况下,真空度低于历史同期3%~5%时,需警惕堵塞风险。
负压维持能力减弱:停机保压测试中,正常系统的真空度在5分钟内下降不超过5kPa;若过滤器部分堵塞,滤材孔隙被物料颗粒填充,气流渗透能力下降,保压时真空度下降速率加快(如10分钟内下降超10kPa),说明滤材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堵塞。
电机电流波动:真空泵电机电流与负载直接相关,过滤器堵塞会导致泵体抽气阻力增大,电机需输出更大功率维持负压,表现为电流持续偏高(超过额定电流的 10%)或周期性波动(随滤材表面物料堆积与脱落交替出现),这一信号在高浓度粉体输送中尤为明显。
二、基于物料输送状态的异常表现
过滤器堵塞会直接影响物料的吸附与输送效率,通过观察物料流动状态可捕捉早期异常:
输送量持续递减:在相同工况(如物料湿度、颗粒度不变)下,单位时间输送量(如kg/h)较正常水平下降5%~10%,且无其他明显原因(如进料口堵塞),可能是过滤器堵塞导致吸力不足,物料在吸料口无法被有效吸附或在管道内滞留。
物料输送中断频次增加:过滤器部分堵塞时,系统吸力不稳定,可能出现“吸料-停滞-再吸料”的间歇性输送现象,尤其在长距离输送(如管道长度超过5米)中,物料在管道内的悬浮能力不足,易形成局部堆积,导致短时间输送中断。
出料口物料飞溅或残留:正常情况下,物料在卸料阀处应顺畅下落,若过滤器堵塞导致负压不足,卸料时物料无法完全脱离管道,可能出现出料口残留量增多,或因气流紊乱引发物料飞溅(负压与大气压力失衡所致)。
三、基于设备运行状态的辅助诊断信号
除核心参数与输送状态外,设备运行中的细微变化也可作为堵塞预警的补充:
异常噪音:过滤器堵塞会导致气流在滤材表面形成湍流,产生高频啸叫声(尤其在真空泵吸气口附近),与正常运行时的平稳噪音有明显差异;若滤材局部破损(堵塞伴随磨损),还可能出现气流泄漏的 “嘶嘶” 声。
过滤器表面温度异常:滤材堵塞后,气流通过时的摩擦阻力增大,滤材表面温度会较正常状态升高 3~5℃(可通过红外测温仪检测),且靠近滤材的管道外壁温度也会随之上升。
反吹清洁频率异常:配备自动反吹装置的上料机,若反吹间隔时间逐渐缩短(如从30分钟一次缩短至 10 分钟一次),且反吹后真空度恢复效果减弱,说明过滤器表面已形成难以清除的致密滤饼,堵塞程度加深。
四、预警信号的综合判断与应对
单一信号可能受环境干扰(如电压波动影响电机电流),需结合多维度信号综合诊断:例如,真空度下降伴随输送量减少、电机电流偏高,可基本判定为过滤器堵塞。早期应对措施包括:增加反吹清洁次数、手动清理滤材表面附着的物料;若信号持续恶化(如真空度下降超15%),则需停机更换过滤器,避免因堵塞导致真空泵过载烧毁或物料输送中断。
通过对上述预警信号的实时监测(可结合传感器与PLC系统实现自动化预警),能有效缩短过滤器堵塞的诊断时间,保障真空上料机的稳定运行,尤其适用于医药、食品等对输送效率与物料纯度要求较高的行业。
本文来源于南京寿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官网 http://www.shouwangjx.com/